淺談PET薄膜材料發展的變化趨勢及未來
大家都知道,薄膜材料是一個門類眾多且用途廣泛的基礎類材料,包括PVC、PP、PET、PC、PI等等。現在大家看到的種類齊全的各類薄膜,在2000年左右可是和現在判若兩物,2000年前后完全是一個賣方市場,產品供給完全不對稱,供應稀少且緊缺,各類薄膜產品基本以進口菜品為主,如PET薄膜等,只有少數低端產品可以國內生產,如PVC板材,即使生產也是品類單一且品質不穩定,如是就誕生了膜類行業的第一批淘金客--水貨商,他們把國外PET薄膜的各類廢料收集回來(如東麗、杜邦等)在國內高價出售,在國內賺到第一桶金,期中也包括我們金瑪萊現在生產的磨砂PET薄膜(mo),即科圖泰公司生產的磨砂PET系列產品,那時候簡直就是一個撿錢了的,有資源的回收商貨柜一道就已經有一批承接商等著接盤然后再分發到下家市場,那也是這些水貨料的高光時刻。在這10年間幾乎都是這類產品統治市場,這類情況也被一些國內有實力的工廠發現并抓住。
最早在國內開始生產的PET薄膜(mo)的公司是四川東方,當時主力生產透明、黑色兩種,且透明度以及穩定性都不及進口水貨料,以至于出現大家寧愿用進口料也不愿用國產料的情況,當然一方面是國產材料限于當時的品質,另一方面水貨料確實也有它的成本優勢,因此國產材料的突圍也是一部艱辛史,這種情況直到國產材料品質逐漸穩定且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后而逐漸改善。
隨著國家開始限制垃圾廢塑料的進口后,水貨料逐漸退出的歷史的舞臺,而我們公司生產的磨(mo)砂PET膠片(pian)行業也不見了類似水貨料的身影,開始逐漸替代占據了市場。
到了(le)現在,各類PET薄膜(mo)已經完全(quan)可以滿足市場(chang)需(xu)求(qiu)并不(bu)斷開發出各種(zhong)新(xin)的應用,一膜(mo)難求(qiu)的現象一去不(bu)復(fu)返了(le)。